找到相关内容6273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战后台湾佛教史料的查找与运用

    可遇不可求。   四、佛门重要日记史料  比起自传、他传或口述资料,日记是当事人最真实的反映,理由是日记原是个人私密的回忆,不是要公诸于世的,许多都是当事者过世之后才被公开(但是有人在生前公布自己的...

    阚正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122880961.html
  • 《楞严经》心性思想研究

    因此综合上面三段经文有关“心性”的思想主旨来看,我们有理由认为《楞严经》中的“心性”和合,基本上都是在规范真心和妄心的本质属性,而不是一个独立的思想或哲学范畴,更不是与真心和妄心有别的全新的“心性”学...我们有理由认为《楞严经》中的“心性”和合,基本上都是在规范真心和妄心的本质属性,而不是一个独立的思想或哲学范畴,更不是与真心和妄心有别的全新的“心性”学系统。   七、结语   以上我们对《楞严经...

    常海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565881068.html
  • 月称及其《入中论》

    自性灭,故无赖耶亦能生;有业虽灭经久时,当知犹能生白果”①。唯识学派设立阿赖耶识有多种理由,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为了说明因果报应的业感理论。唯识论者认为业在未受报以前,是以种子的形式存在于阿赖耶识中,...

    李学竹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8171581347.html
  • 谁说的话──巴利与汉译经典关于说者的差异

    M i 214,24) 所提到的abhidhammakathika。      [17] 依據 Horner (1941),309頁,「目犍連主要是以神通力著名,沒有理由認為他於阿毘達磨有特殊才能,否...

    无著比丘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8173881374.html
  • 儒释道与中国茶文化

    以礼,祭之以礼。”既然作为儒教基本的道德目标的“孝道”,要求人们要“敬”、“无违”、“三年无改于父道”。所以被誉为“琼浆甘露”的茶,在其祖先的生前必不可少,死后又有什么理由能不陈供呢。况且茶在他们自己...

    赖功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8192081413.html
  • 唯识学的特质

    伏思辨分别所起二障种子,于“世第一”后位,入于见道一时钝断,而实证一分真如自体。虽然说为实证,但未圆满。理由是以有相观通达俗谛,以无相观通达真谛,所以真俗二谛间杂现前,有“令真非真,现不现故”。也就是说,...

    常进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493681506.html
  • 王阳明“四句教”析论 (上)

    他们质疑阳明“无善无恶是心之体”之说,亦缺乏充分的理据,故后来反对者甚众。对了现代,大抵没有学者同意这种看法。由于对四句教首句的讨论并非本文的重心,故以下只提出较重要的理由,对此误解略加澄清:   ...

    刘桂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524381600.html
  • 王阳明“四句教”析论

    。   另外,他们质疑阳明“无善无恶是心之体”之说,亦缺乏充分的理据,故后来反对者甚众。对了现代,大抵没有学者同意这种看法。由于对四句教首句的讨论并非本文的重心,故以下只提出较重要的理由,对此误解略...

    刘桂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524581604.html
  • 刘述先:论宗教的超越与内在

    paralogism)或「二律背反」(antinomy)的效果,而有关上帝的证明总不免是徒劳无功的13。基于同样的理由,任何想利用逻辑推论或经验推概去驳斥否认宗教信仰的企图,也一样是徒劳无功的,因为它本...

    刘述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524681607.html
  • 论晚明居士佛学的思想特质及其效应

    往生之法,舍此别无他途,“故知念佛一门,于白衣(居士)尤为吃紧,”①强调净土念佛往生法门对于在家居士修行的优位性和重要性。其现实理由就在于,“纵使志在参禅,不妨兼以念佛,世间作官作家,犹云不碍,况早晚...

    陈永革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7245382053.html